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肆意哥,一个工作20多年"老"程序员。

虽然是"老"程序员,但我并不觉得自己老,因为我到现在依然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我认为的“老”是停止学习,固步自封,那样的状态才能叫做老。

我从高中开始学习编程,大学毕业前拿到了高级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员证书,那个时候这个考试还不像现在这样分专业。那时候,学习编程的梦想就是开发自己喜欢的游戏,但是很可惜,只在一家游戏公司待过,而那家公司只成功烧掉了很多钱。

我服务过的公司很杂,有做电信网络服务的、游戏公司、纯网站、互联网软件公司、在线旅游公司、网络媒体公司、汽车电商公司、保险公司,现在在做共享电动车平台。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小公司、创业公司混,参与过的创业公司,也有失败的,也有一直活着的,也有被大企业收购的。从前端到后端,从桌面到服务器,基本都做过,现在主要岗位是技术管理岗,但我一直没有完全放下写代码。

今年流行做出海一人公司,还要公开构建产品,(Indie, Build in public), 我觉得我也应该试试。说起做一个产品,我在去年反思的时候就想过这个问题。我在毕业的时候,向自己提问过一个问题,与构建一个产品这个问题有些关系。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我们见过很多后悔的人,他们会说当初我要怎么怎么样就好了。我马上要进入社会了,我如何才能做一个不后悔的人呢?”。我想到了自己的答案,这个答案以后有机会再细说。现在回顾起来,我也基本做到了不后悔。唯独一个例外就是,我去年问自己有什么值得后悔的事情时,我发现了一个必须应该后悔的事情: 当初毕业时,应该开始一个自己的独立项目,不需要大,也不需要开源,只需要是自己的,并一直持续在按照产品的要求不断打磨,甚至都不应该等到毕业再开始。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持续”,一个是“产品要求”。

为什么“持续”很关键呢?说起来也巧,我上个月才把我硬盘上的历史目录整理了一下,其中不乏很多老项目,有不少现在也有用,只是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当初做了就做了,满足了当时的使用要求后,就放到一边了。如果没有放下,还能不断的修修改改,再不时的给别人用用,肯定会不一样,现在呢,他们就只是硬盘上的一堆老文件,想拿起来用用,恐怕耗时不一定比再写个新的时间短。

这就牵扯到第二个关键词了,"产品要求"。只是持续维护,没有按“产品要求”去打磨,也会是问题,给人用的时候,部署成本、维护成本、沟通和教育成本,可能都非常高。唯有产品化,才能获得正向反馈,才会有持续维护的动力。

正是这件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又赶上这么个契机,所以我觉得这事我一定要参与一下,做点事情出来。有句话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决定了要参与,那下一个问题就是,我要做什么呢?与其他热情参与出海和公开构建的网友们不同,他们很多都已经是独立工作状态,甚至有自己的团队了,我依然有一份全职的工作,更不幸的是,今年还变成了6天工作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自己的事,变成了对我的第一项挑战。

思来想去,与其确定不了做什么,不如把我寻找做什么的过程也记录下来,或者干脆,我自己就是要打造的产品好了。如果打造的过程中,顺手在制造了其他什么作品,再考虑让这个作品“出海去”吧。

最后再说说我的名字,我跟我的爱人一起有一个健康饮食的项目“吃较瘦”,还为这个项目孵化了一档播客节目《津津有味》,在节目里,我名字是“C哥”,但这个名字太常见了。想起一个相对好记一点的名字,想来想去,受到贾玲《热辣滚烫》里角色名字的启发,杜乐莹,do了就能赢,“C”发音的谐音可以是“肆意”,于是“C哥”就变成了“肆意哥”。而且我一直觉得人能活得“肆意妄为”是非常自由的一种境界,“妄为”也是对我在学习新东西这方面的贪婪心态的一个写照吧。

Read more

我的2025年个人计划

根据2024年半年的执行情况看,整体计划还是可以继续延续的。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调整。第一个就是独立产品和内容创作的总投入,按照2024年的情况看,100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大约要150-200个小时,以每篇文章1000-2000字来评估的话,如果同一个主题写出文章再录制一期播客,则这个录制时间大约也是1小时。所以100篇内容的总时间成本大约在150-250个小时左右。目前我规划了专注时间为550小时,这就没了一半。剩下的300个小时,想要产出30个独立产品,平均10小时完成一个,时间太仓促了。所以这块一定需要调整,但还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毕竟不能盲目增加工作时间,会导致无效的时间投入或过多的挤占休息时间。 另外一部分占专注时间的部分就是读书,这部分的时间反而可以使用碎片时间进行投入,先用一个季度的周期试试看,如果能用碎片时间每天投入10-20分钟的时间用于阅读与产出有关的书籍,那就可以把每天预期的90分钟提高到120分钟,从而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独立产品的开发上。这个读书时间非常重要,内容创作和独立产品的开发都需要有灵感和输入,看短视频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效输入,还是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才行。

By siyige

我的2024年总结

说是2024年的计划,其实是从7月份我才开始定的。而且目标是按照全年的目标设置的,虽然时间少了半年,但也努力执行计划看看,主要是看看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都有什么问题,要怎么调整。 以下是2024年的计划,及具体执行情况,计划后面是对执行情况的分析。 2024年计划(2024年7月制定) 1. 个人品牌,技术专家/产品专家/xx软件创始人,多项目star共10000 2. 独立产品,30个 3. 内容创作,年100篇 4. 产品运营与推广,发推广类帖子10000条 5. 跑步 1800km 6. 力量训练 俯卧撑18000个,平板支撑900分钟,引体向上或其他背部训练10000个 7. 部门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做出业绩,并拿到新的核心业务,进度待审批3季度KPI 8. 增加产品开发项,应该每天至少投入1小时,但从今天(11月16日)到年底只有44天,所以今年计划只按照88小时进行规划 目标 累计 2025年1月1日回顾

By siyige

创业的态度

创业公司一般都是小公司,而小公司的好处,一般都用"船小好调头"来形容,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自我安慰。 小公司好调头首先是受制于团队能力。小公司之小,首先必然是人少,而且不够专业。小公司里,一专多能的人会更受欢迎,如果太专,则在小公司里往往无法做事, 因为你上下游配合的环节都做不到足够专业。也正是这样的用人概念,也就造成了小公司需要频繁掉头的事实: 很多过于专业的事情做不了,只能寻找另外一个适合公司当前人力配置的事情来做。 小公司好调头的另一个原因,人力财力有限,一个方向上遇到障碍,不可能拼尽全力去死磕,只能掉头。绝大多数选择创业的老板都是有一点背景并且看到一些希望,所以往往并不缺乏机会,尤其是一战成名的机会。但这种机会也往往需要投入公司的全部人力物力之后都不够,这对创业公司就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壁垒:慢慢熬; 或者用尽各种手段整合到足够的资源; 或者等下一次更合适一点的机会。 但只要想抓住一次机会,这次机会就绝对不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你就一定要对整个公司的业务、流程、甚至团队进行调整。 就这么简单的2个原因,就导致了小公司会频繁的掉头,尤其典型的就是经常可以听到在小公司工作的人在抱

By siyige
不会谈恋爱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有幸福的婚姻呢?

不会谈恋爱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有幸福的婚姻呢?

上次二粒他们几个在另一档节目里聊到了谈恋爱的话题。主要是聊如何才能选择一个合适的恋爱对象,中间聊到“你是不是想谈恋爱了?”,给另一位主播问紧张了。我听到后就特别想笑,看来他们都没有认真考虑过“恋爱”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我说的不是婚外恋,是跟自己的亲密爱人是否还会进行谈恋爱时那样的约会。 后来,又听了几集聊到《再见爱人4》的节目,感觉,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谈恋爱呢? 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在跟对象分手以后,都喜欢说“终于(能够)做回了自己”。 我看到这句话时,就产生一个疑问:那这次恋爱的经历,是一次正确的选择吗?我们又是为了什么在委屈自己呢?你喜欢他的到底是什么呢? 再后来,我又想到,我自己就真的懂得什么是谈恋爱吗? 于是,我就按照我的习惯动作,先查查到底“谈恋爱”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吧。 以下是查到的结果: 百度百科的解释 谈恋爱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主要是双方交流与沟通。 一般来说如果是真心接触,互相扶持,共同进步,互相成就彼此。 能走在一块,以婚姻的方式组建成家庭,

By siy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