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态度

创业公司一般都是小公司,而小公司的好处,一般都用"船小好调头"来形容,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自我安慰。

小公司好调头首先是受制于团队能力。小公司之小,首先必然是人少,而且不够专业。小公司里,一专多能的人会更受欢迎,如果太专,则在小公司里往往无法做事, 因为你上下游配合的环节都做不到足够专业。也正是这样的用人概念,也就造成了小公司需要频繁掉头的事实: 很多过于专业的事情做不了,只能寻找另外一个适合公司当前人力配置的事情来做。

小公司好调头的另一个原因,人力财力有限,一个方向上遇到障碍,不可能拼尽全力去死磕,只能掉头。绝大多数选择创业的老板都是有一点背景并且看到一些希望,所以往往并不缺乏机会,尤其是一战成名的机会。但这种机会也往往需要投入公司的全部人力物力之后都不够,这对创业公司就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壁垒:慢慢熬; 或者用尽各种手段整合到足够的资源; 或者等下一次更合适一点的机会。 但只要想抓住一次机会,这次机会就绝对不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你就一定要对整个公司的业务、流程、甚至团队进行调整。

就这么简单的2个原因,就导致了小公司会频繁的掉头,尤其典型的就是经常可以听到在小公司工作的人在抱怨: "老板一点准主意都没有,今天做个东,明天做个西的, ... 。 " 其实,他只是不了解老板的无奈,谁不想踏踏实实把一件事情做好阿, 可是太多的时候由不得他阿。

绝大多数的人会认为确定盈利模式,建立公司制度是老板的事情,我的看法是不全是老板的事情。公司老板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让公司活下来,做到这一点只需要不断找到盈利点就可以了,然后才是如何让公司更规范化的运行和找到所谓的盈利模式。我们都知道,大公司和小公司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制度明确和流程的清晰,但如果我们仔细的想一下: 谁能记得住一个大公司全部的制度文本和流程要求? 我相信很少有人能, 能做的这些人估计也都是职业的行政和人力人员。那大公司的制度到底是什么?我也想了很多,突然顿悟了: 是习惯。

继续深挖我这个结论,就不难得出: 一个公司做事的习惯,不是老板说了算的,是靠整个团队不断磨合来养成的,最终形成文字的变成了制度, 形不成文字的就是文化。小公司既然面临不得不变来变去的困境,又要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这真是雪上加霜,要不为什么会有绝大多数的小公司会在几年内死掉呢。

有了这个结论,就不难看明白另外一个现象了: 绝大多数能从小成长起来的公司,都会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进行大换血,甚至有些情况下老板都会被换掉,比如老板自己把公司卖掉了, 或者被投资方炒掉了。其实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果: 引入空降兵的做事习惯,让公司的制度建立起来。这样做的坏处大家也都看过无数次了:公司不是家;公司已经不是当初我喜欢的那个公司了;公司越来越没有人情味了;当初的和睦快乐的团队消失了。但这些都不是公司的错,错在管理者。

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想明白: 换血的目的是什么?因为要建立更好的做事的习惯。为什么现有的部门/团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做事习惯?因为他们没有做,或者没有意识去做。大换血就一定会成吗?不一定,必然还存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问题。大换血除了流失了老员工之外,还有什么损失呢? 损失的公司原有的氛围和文化。所以,现有的团队没有跟上公司的进步,被换掉是自然淘汰的结果,但随着换血流失掉的老员工和原有的公司文化,也没有哪个老板是不心疼的。员工的牢骚我们反倒是见的更多一点,见不到老板的牢骚,也无非是2个原因:太多的事情要做,顾不上;我确实有责任,也没什么好牢骚的。

困境,又是困境。该怎么办,我想了很久。

起初,我认识到,我也许是我们团队中最先发现这个问题的,那么唤醒团队其他成员的责任自然在我身上,为我的部门建立良好的做事习惯的责任也自然在我。然后,我迅速又认识到,部门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一个部门能在公司的成长的过程中存活下来并不是成功,也并不能真正的保住公司的氛围,反而更容易形成所谓的小圈子。我必须让团队的人和我一起为这个目标努力。

首先,我看到了公司的问题所在,别人可能没看到或者没有精力去处理,更有可能很多人会想那不是我的事情,但那些事情又没有达到需要老板去关注的程度,该怎么办? 我认为,我看到了就应该我解决。但我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我需要解放自己的手和脑,要么换自己部门的人,要么给他们做培训,或者兼有。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放开了自己的手,才有机会抬起自己的眼,看看部门合作上有什么问题,有没有可以帮助其他部门共同进步的地方。各个部门的事情都能顺利进展了,我们这些管理层的成员才能让老板的意图更快的达成,才有机会帮老板分担更多的压力,老板才会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更多的所谓公司的方向和模式的问题。而所谓模式,往往也是源自各个团队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每次部门的技术交流会我都会讲, 公司的进步取决于公司每个团队的进步,团队的进步又取决于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我必须不断的教育我的团队成员,让他们能更专业的胜任工作,唯有如此,我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为合作团队分担更多的压力,为我的老板考虑更多的事情。自然,老板仍然只需要考虑如何保证公司的生存就好,管理层更多的要考虑如何发展,只有各个部门的响应不断变得规范速度不断变快的时候,老板才有空余的精力考虑更为远大的目标,公司才能迈向下一个台阶。在规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缺失的环节和岗位会被自然发现,当这个环节变得足够重要的时候,合适的人自然会加入进来。

对于我,一个部门的管理者来说,我的成就不是我写了某某软件某某系统,也不是做了多好的服务多大的销售业绩,我的成就是我是一家创业成功的公司的中的一员,公司的每一次进步都有我的努力,我的部门顺利的配合了老板和其他部门并取得了成功,并成功建立了部门内和部门间的流程。我想这就是创业的态度吧。

Read more

我的2025年个人计划

根据2024年半年的执行情况看,整体计划还是可以继续延续的。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调整。第一个就是独立产品和内容创作的总投入,按照2024年的情况看,100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大约要150-200个小时,以每篇文章1000-2000字来评估的话,如果同一个主题写出文章再录制一期播客,则这个录制时间大约也是1小时。所以100篇内容的总时间成本大约在150-250个小时左右。目前我规划了专注时间为550小时,这就没了一半。剩下的300个小时,想要产出30个独立产品,平均10小时完成一个,时间太仓促了。所以这块一定需要调整,但还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毕竟不能盲目增加工作时间,会导致无效的时间投入或过多的挤占休息时间。 另外一部分占专注时间的部分就是读书,这部分的时间反而可以使用碎片时间进行投入,先用一个季度的周期试试看,如果能用碎片时间每天投入10-20分钟的时间用于阅读与产出有关的书籍,那就可以把每天预期的90分钟提高到120分钟,从而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独立产品的开发上。这个读书时间非常重要,内容创作和独立产品的开发都需要有灵感和输入,看短视频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效输入,还是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才行。

By siyige

我的2024年总结

说是2024年的计划,其实是从7月份我才开始定的。而且目标是按照全年的目标设置的,虽然时间少了半年,但也努力执行计划看看,主要是看看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都有什么问题,要怎么调整。 以下是2024年的计划,及具体执行情况,计划后面是对执行情况的分析。 2024年计划(2024年7月制定) 1. 个人品牌,技术专家/产品专家/xx软件创始人,多项目star共10000 2. 独立产品,30个 3. 内容创作,年100篇 4. 产品运营与推广,发推广类帖子10000条 5. 跑步 1800km 6. 力量训练 俯卧撑18000个,平板支撑900分钟,引体向上或其他背部训练10000个 7. 部门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做出业绩,并拿到新的核心业务,进度待审批3季度KPI 8. 增加产品开发项,应该每天至少投入1小时,但从今天(11月16日)到年底只有44天,所以今年计划只按照88小时进行规划 目标 累计 2025年1月1日回顾

By siyige
不会谈恋爱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有幸福的婚姻呢?

不会谈恋爱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有幸福的婚姻呢?

上次二粒他们几个在另一档节目里聊到了谈恋爱的话题。主要是聊如何才能选择一个合适的恋爱对象,中间聊到“你是不是想谈恋爱了?”,给另一位主播问紧张了。我听到后就特别想笑,看来他们都没有认真考虑过“恋爱”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我说的不是婚外恋,是跟自己的亲密爱人是否还会进行谈恋爱时那样的约会。 后来,又听了几集聊到《再见爱人4》的节目,感觉,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谈恋爱呢? 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在跟对象分手以后,都喜欢说“终于(能够)做回了自己”。 我看到这句话时,就产生一个疑问:那这次恋爱的经历,是一次正确的选择吗?我们又是为了什么在委屈自己呢?你喜欢他的到底是什么呢? 再后来,我又想到,我自己就真的懂得什么是谈恋爱吗? 于是,我就按照我的习惯动作,先查查到底“谈恋爱”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吧。 以下是查到的结果: 百度百科的解释 谈恋爱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主要是双方交流与沟通。 一般来说如果是真心接触,互相扶持,共同进步,互相成就彼此。 能走在一块,以婚姻的方式组建成家庭,

By siyige
两口子吵架到底为什么

两口子吵架到底为什么

老早之前就想写写家庭关系里两口子吵架的问题,于是我就收集了几个这方面的故事。 故事一: 这几天看到小红书上被炒到一定热度的一个帖子: 帖主是女性,她和老公结婚后买了房子,房子写她老公的名字,而且是老公张罗装修,几乎不用老婆操心。听起来还不错是吧,但这就是吵架的背景原因。 因为今年大环境的问题,大家的收入都突然下降,老公装修预算一下就变得非常紧张。 老婆就跟老公说,我这里还有一些钱,可以帮的上忙,但老公一直就很坚决的要自己搞定。 这时候冲突就出现了,老婆其实很想要一个电动马桶,大约1800块,可是老公在马桶上的预算没有这么多。 讨论过几次之后,老公被烦的不行了,就开始质疑,“当初跟你讨论过,不是不要电动马桶吗?” “可是我在我姐家试用过之后,我觉得她家那个真的很好啊” “你就是被你姐忽悠的!” “那马桶我自己出钱买行不行啊?” “不行,我们现在什么经济状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不能在这种事情上瞎花钱!” “我从我的钱里出这个马桶钱都不行吗?” 最后呢,老婆把问题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他到底爱不爱我呢? 故事二: 朋友结婚前因为钻戒吵架的故事。 我的两个朋友,他们恋爱很久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By siy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