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烦家里攒垃圾的老人吗?
最近办公室里的垃圾袋不够用了,我新买了一批,花了10来块钱吧,没多少钱买了好几卷。
买的过程中就想到了家里攒垃圾袋这事,现在我家有买的商品垃圾袋,也有攒下的外卖袋子。
这时我就突然好奇,我这次为啥要买商品垃圾袋,而家里为啥要攒外卖袋子,我的原生家庭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攒这些袋子、箱子、瓶子的呢?
首先说箱子和瓶子,因为我小的时候,大家都不富裕,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东西,都是我们小孩们的零花钱的来源。但是说到收集塑料袋,要比攒箱子和瓶子晚了很多。
我努力回忆了一下从小到大过程中,我家是怎么开始攒垃圾袋的,大概是从市场和商场是个东西都用带自己LOGO的塑料袋子来装开始,那时候我家还备有一打薄薄的塑料袋,用于不时之需。毕竟那时候还不是所有的商家都会给塑料袋甚至双层塑料袋用来装东西。那时候各种商场、市场提供的塑料袋规格基本也都是一样大小的。那时候我家的塑料底还不是用来装垃圾的,我家依然用的垃圾筐,就是藤条编的那种单肩背的筐,每天背到垃圾站去倒垃圾。这些塑料袋只是用来带东西的。
其实除了攒各种塑料袋购物袋之外,各种各样包装盒的彩绳、盒子,哪怕是小到螺丝钉螺丝母我家也都是攒着的。
我有时候会质疑这些囤积的习惯到底对不对,但回想起来,也确实很多时候,由于有这些囤积的小物件而解决了不少问题。这几天在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重新对当时的环境仔细的进行了一下思考。如果家里没有囤积的这些零碎的小玩意儿们,我有什么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 要带一些东西,但东西比较散碎,不好拿,如何打包收纳和携带呢
现在会有行李箱和打包纸箱,出门会开车或打车。当初可能要自行车,所以携带非常不方便。 - 一些长条状的东西,比如几根窗帘杆,用那些彩条捆绑就很方便,如果是现在用什么呢?
宽胶带!不过,现在根本不用考虑带几根窗帘杆走了,网上买新的也没多少钱 - 需要往墙上挂东西,之前找个锤子几个钉子,钉一下就可以了
现在用粘挂钩,隐钉挂钩,除非实在不得已才会用锤子 - 盘子碗杯子,要携带就需要有报纸或者泡沫
宽胶带固定!或者买新的 - 以前买菜买肉都是拿草绳绑一下,现在都是塑料袋
想过当初的方案和现在的方案之间的差异之后,我发现那时候家家户户囤积零碎的核心问题是物资匮乏,如果没有这些日常囤积下来的零碎,临时需要是很难在外面买到合适的东西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哪怕要3颗钉子,可能要骑自行车过4条街找一个五金店,他还不一定有合适大小的钉子,虽然最后大概率是白给几颗钉子,但跑这一趟的成本也着实不低。而现在的解决方案,一定是比当初浪费了一些成本,但是可以大大节省人的时间和精力,也能更快的解决问题。
我们现在依然在囤积这些零碎,其实本质上是当年这些习惯带给我们的安全感。但另一个不幸的点是,我们物资丰富只在网上,如果当天着急要用,出门去买还真不一定能买到。就是这样的跳跃式发展,才产生了我们现在这样的扭曲的习惯,又有充足的物资,又要不得不进行一些囤积。
分析到这里之后,我发现要想解决家里老人囤积东西的习惯,关键还是要解决他们内心的安全感不足的问题。有太多现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不知道 ,而且他们更不可能提前在网上买东西,更为依赖家附近的各种商店。如果帮他们提前准备好富裕的粘钩、隐形钉、打包箱等,为他们解决好顾虑。
其实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还有我们特色的囤积癖,比如男的喜欢囤积数据线电源线,毕竟手里太多电子设备,搞不好哪个设备的线坏了,再想找一样接口的就很烦,非常烦。女的呢,可能会喜欢囤积化妆品包装或者瓶子,毕竟好多东西是海淘的,用的好再想买一样的,有时候很难讲清楚。
其实堆积物品和延后满足,都是在失去机会,家里存垃圾袋也是害怕用的时候没有,希望把机会留给未来的自己而已。到现在我家依然会囤积美团的无纺布袋子当作垃圾袋,这些是习惯的延续,目前厕所和厨房的垃圾袋已经不再用囤积的袋子了,逐步改变吧。粒粒还会囤积饮料,原来是会囤积很多可乐,后面安全感强一些之后,变成了无糖饮料,再后来囤积量也在逐渐变少。我觉得这些都是人在对环境认知逐步加深和放心以后,才能慢慢放下心中的戒备。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个很难察觉的类型,就是储蓄,华人甚至东亚人爱储蓄,欧美人月光甚至周光。他们从来不担心钱花完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但我们现在的环境,找不到工作真的会饿死。
最后,我们就不说烦不烦囤积东西的老人吧,我们如果能要求自己不变成一个招人烦的囤东西的老人,我觉得就不简单了。
想像一下未来,自己做临终遗言的时候,还会想起来自己有多少东西没有囤,导致事情多耽误了3天吗?还是会更遗憾没有好好吃好好玩好好陪家人呢?老人们退休后的遗憾多是自己没有更多的技能再做个什么工作挣点钱,于是就更容易陷入要省钱,要帮孩子省事省时间的思维里去,他们不会再对错失良机遗憾。而我们,做一些让他们安心的事情,和为自己争取更多机会的事情,才能更让我们的内心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