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之 “墙”:形成、突破与反制

在银行办卡需填调查表这个简单的小事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想到了探讨思维定式的形成及影响,标准化考试、环境习惯等因素在人们大脑中 “砌墙”,如标准答案式的教育训练使人难以摆脱 “规范答案” 思维,国内外交通习惯差异体现不同的思维定式。进而我在尝试分析如何打破这些思维之 “墙”,并以很多公司 KPI 制定、“吃较瘦” 项目、健身运动思考为例,阐述突破思维定式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强调理解和突破思维定式的重要性 。

思维之 “墙”:形成、突破与反制

这事要从那天去银行办银行卡说起,那天我的储蓄卡到有效期了,银行app提示我需要换新卡才能继续使用。为何储蓄卡有有效期,这个问题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虽然第一次想这个问题是发现信用卡会在有效期到了之后,由信用卡中心主动邮寄新卡,那时候我就问银行为什么储蓄卡没有换发新卡的机制呢?工作人员答复不了我,那时候储蓄卡不用换卡这个概念就根植于我的脑海,直到这次某行的储蓄卡有有效期,而且到期不换卡连电子账号都无法使用。这是题外话。

那天到了银行,照常有一堆流程需要遵守,但中间有一个环节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

需要我填写一张纸质的调查表,表上的问题不多4、5个吧,都是很明显很看出问题导向的那种调查问题,但我对需要调表这个动作很不理解,我就尝试跟银行的工作人员沟通。

“我能不填这个表吗?”

“不能”。 嗯,这个答案在意料中。

“这个表是哪里要求填的呢?你们营业部,还是上一级的分支机构?或者是更高级别的单位要求的呢?”

大堂提供服务的小姑娘答不上来,但她很主动的提出去问问,让我先填着。

我填完3个确信没有疑问的问题后,她回来了,告诉我说不知道是哪个级别要求的,但这个指令是本营业部一把手安排的,其他营业部或者分支机构是否需要填,她就不知道了。

“行吧“,我说,”那你帮我看看这两个问题该怎么填”

我把没有填的两个问题指给她看。

她很简单的回答说,“这个你填aaa就行了,另一个你填bbb就行了”

我说,“我的实际情况跟你说的aaa和bbb并不完全相符啊,我这么填不是撒谎吗?”

“可是你不这么填,你就办不了新卡啊”,她的回答依然简单。

对于表格要按要求填写这件事情,我没有任何犹豫,毕竟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标准答案考试的规训了,但我依然多想了一点,这个纸质的表格没有人会看,他们也不会二次进行电子化处理和保存,大概率就当废纸堆在那里了,而且大概率短期内不会销毁,就像是留一个案底一样,就中长期保存处理,但为什么必须要填这个表呢?这是谁的需要呢?

我想到这个问题后,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这是一种忠诚化的测试和规训,但提出填表要求的人可能本身并不觉得。

进而我又给出第二种可能的答案,这是高层为了免责,要求执行层做的避免成为电诈帮凶或被告的预防措施,他们不可能有人力和能力对每个新客户进行严密的背景调查和动机调查,所以才有这么一种又像调查又像承诺书的东西。

但管理层的这个看似能解决“大问题”,但对我们普通用户又“无关痛痒”的问卷,对我们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我第一层次的感受是,这是一次服从领导意识的规训,紧接着又反应到这是一次对我们从小就接受“诚实”“诚信”教育的破坏,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国内那么多“代办”机构的原因,他们都需要按要求填表,而不是如实填表。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代理签证业务会把很多人带到坑里的原因,太习惯于猜测表格需要填写的标准答案,而非真正的如实填写,导致签证相关业务流程的表格的填写上犯了老外最忌讳的“诚信”问题。

其实,这种标准答案的训练方式,是从我们一出生就开始了的,各种培训班和考试,最终都在把我们逐步训练为“老实”人,而非“诚实”的人。我觉得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批评国人,“谎话连篇”、“毫无诚信”,我觉得这是没办法,刚才提到的表格上,我就撒了小小的谎。换句话说,我们很多历史试卷、政治试卷,因为课本和教程更新滞后的原因,很多时候考试时我们明知道事实不是如此,但标准答案就是那个答案时,我们依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那个标准答案,因为我们知道老师判卷一定会根据标准答案判卷而非现在众人皆知的事实。所以,这一下,考生和老师就同步撒了一个谎。

经历过这样的训练之后,我们想在没有考试,没有问卷,可以自行决定事情的时候,也非常难以抛开“规范答案”这个思维方式的,这就是长期的标准化考试在我们脑子里砌起来的墙。

我们的标准化考试会在我们脑子里砌墙,同样的道理国外也有国外的砌墙方式,最著名的就是那个等红绿灯的习惯,久居欧洲的人看到国人闯红灯会非常紧张,会觉得你“不要命啦”,而在欧洲开车则非常轻松,看到绿灯就可以放心的全速开过去,完全不用担心是否有人在闯红灯。理解了为什么国人敢闯红灯和老外不敢闯红灯这两种大脑里的墙的差异之后,我们就能打破这堵墙了。比如,去欧洲旅游,就一定不要轻易横穿马路,过路口一定要等绿灯,因为他们那边的司机脑子里有一堵墙,他们会认为没有人横穿马路和闯红灯;在国内很多人脑子里的墙是司机不敢撞我,所以开车时要加倍小心,要注意是不是有人横穿马路-—哪怕是在高速公路上,在过路口时就要认为几乎一定有人闯红灯。再比如,我会在国内环境内收集的任何用户反馈表格持怀疑态度,更相信用户行为数据的统计结果。

理解了这种环境对人的塑造效果之后,我们也可以把它用在建立我们的自己环境内的规则上。比如说,如果我们是个媒体互联网公司,公司肯定是要挣钱的,销售部门的人KPI肯定是以签约额和实际成交额为KPI,那对应的内容部门的人就不能直接按照收入定KPI,看起来最直接的正确的KPI是用户访问量或者日访问的独立用户数,很多媒体公司也确实是这样制定KPI的,结果就是标题党和爽文满天飞,用户价值飞速下降,这时候管理者要打破自己思维里的墙,找到更合理的KPI制定方式才行,比如设置日独立访问用户总量和新用户占比不得高于多少,这样内容创作就趋于创作连续性强、质量好的连载文或者系列文了。

其实,类似的思考方式,我们已经在吃较瘦这个项目上使用了,当初粒粒成功减肥后,我们认真探讨了几个问题:减肥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做减肥的业务,到底卖的是什么?为什么一家人里,经常有一家人同一个身材的,也会有一家人里唯独有一个瘦的?减肥只能是教人减肥吗,也就是只能卖课吗?买了课就能瘦下来吗?还是说,只能卖减肥产品,卖货吗?卖货的话,作为减肥的人众生就只能吃你卖的减肥食品或药品不能停吗?

同样,对我来说,我对健身和运动也有类似的思考,运动必须是一项特殊的活动吗?做一组俯卧撑20个,用不了1分钟时间,我一天里找到4个1分钟时间,做4组俯卧撑很难吗?还是担心被人看到呢?被人看到会被嘲笑吗?还是担心什么?我们不肯随时趴下做俯卧撑的底层逻辑是什么?那道墙到底是如何砌起来的?想到这些问题之后,那堵墙就被我拆掉了,我对于随时趴下做几十个俯卧撑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EOF--

Read more

完了完了,我的膝盖怎么也跑废了?

完了完了,我的膝盖怎么也跑废了?

(一) 惊!来自膝关节的疼痛 昨天半夜,我躺在床上,右腿膝关节内部突然传来一阵抽搐,内心的恐慌油然升起,”坏了,膝关节要出问题!“ 我一下子清醒过来,但又躺着没动,静静的体会着哪种疼痛。那是一种紧绷的感觉,有一点像抽筋,但又没有那么疼,对于这种程度的肌肉疼痛我可谓是”老专家“了。这种疼痛更像是强度偏高的跑步后,肌肉紧张拉的肌腱的那种疼痛。但是这个疼痛穿过了膝关节,这是我以前没遇到过的。 尤其是膝关节,难道我也中了”跑步伤膝盖“这个诅咒吗?仔细感受着这一道疼痛,心想我一定要找到底是哪条肌肉。 我静静的躺着,感受着,然后慢慢动了一点点腿,略微绷紧一下,再放松,略微屈膝一点,再伸直,奇怪的是我没有找到。 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可是我实在躺不住了,就猛的做起来,开始用手在大腿上反复的揉搓,捏,压,试图找到那一条已经疲惫不堪,导致我膝关节内侧有疼痛感的肌肉。很不幸,又没找到,于是我又穿鞋下地,小心翼翼的在屋子里来来回回慢慢的走,每一步的特定角度,

By siyige
给老后端程序员的 petite-vue 使用入门(前言)

给老后端程序员的 petite-vue 使用入门(前言)

如果您只关心如何快速使用vue/petite-vue, 本文(前言) 可以直接跳过,并从目录直接跳转到您最感兴趣最需要的部分。 本教程是为具备编程基础的人准备的,只是为了让具备编程基础的人可以从众多如何搭建脚手架、如何配置nodejs等一大堆专业前端开发人员关心的琐事里解脱出来,快速开始一个需要在网页上完成的交互工作的开发任务。 虽说我是一个后端程序员,但实际上我也写过很多前端代码和客户端代码。在1999年前后,我上学时找到的第一份兼职工作,其实就是写网页,虽然当时我也用BCB写activex控件,我也是后来回想起来,但是老板对我的期待其实只是写好网页就行。 那时候浏览器几乎还只有 IE6 ,没有前端开发工具,浏览器也没办法进行js代码的调试,一切调试工作几乎只靠一个 alert 和偶尔的 document.write 。经过了20多年的演变,目前前端开发已经成了一个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更是涌现了 Angula 、 React 、 Vue 等优秀的前端框架,虽然我中间也用jQuery开发过一些页面,但整体来说还是掉队了。 由于个人项目的需要,我调研了一圈这些前端框架,

By siyige

第三方表单对接方案

今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就看到沈建已经在办公室里等我了。 沈建是我一个客户公司的健身教练,他在公司的职责是根据客户习惯制定运动计划,并负责指导用户根据运动计划建立运动习惯。 “肆总,这个事儿可烦死我了,您一定要帮我解决一下。” 沈建一见到我过来,立刻热情的迎上来,面带难色的开始跟我诉苦。 “我们公司的业务您知道,公司的业务系统是您负责开发并上线的,这一年多来其实都还好,只是最近我们的业务量开始上升,就出现了一些非常让人烦的事情。” 我听完心里一乐,看来当初他们给自己挖的坑开始有效了。 但我还是故作疑惑的问他:“业务量上升是好事啊,沈教练要发财了啊。 这是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我来帮您搞定的?” “哎呀是这样,当初我们讨论如何收集用户生活和运动习惯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是选择了一个第三方公司的在线问卷么。 ” “嗯,我记得,当初我的建议是不要选他家的产品,缺乏API和第三方对接的支持。但你们选他是因为看上了他能直接导出Excel文件,而其他家的产品需要我们做导出为Excel格式的开发工作,有一些额外的费用。” 我故意把当时没谈拢的细节抖搂了出来。 “对对对,就是这事!我们这不是已

By siyige
每日写作很难吗?

每日写作很难吗?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去年年底我制定计划的时候,会觉得每日花70分钟在写作上是一件很容易达成事情,尤其是我还把阅读时间也算了进来。但实际上的执行结果非常不达预期。我年初(2025年)的计划是在写作和阅读上投入24000分钟,也就是400个小时,平均每周8小时。 可能相当多的人也跟我有类似的看法,“我经常一看小说就是一个通宵,一周在读书和写作上只投入8小时,太容易了,就算平时不读书写字,周末2个晚上就能搞定!”。 看起来好像真的不难。 但事实是2025年已经过去了4个月,但我在写作和阅读上已经投入的时间才1000分钟,如何表明这个投入太少了呢? 我的年度计划中,俯卧撑的总个数为32850个,到现在已经完成了10980个,完成进度大约33%,而1000分钟只是我计划的4%。 发现问题一定要有客观的数据支持,最容易抵赖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问题挖掘 从4月底以来,我一直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每日写作很难吗?如果降低要求,每日写作10分钟很难吗? 难! 因为我始终无法顺利的把这个事情做下去,所以这个事情对于我来说一定是很难的事情,我必须要让自己接受这个现实。 跑步、做俯卧撑,对于

By siy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