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一万小时、刻意练习、公开创建啊,干就完了!

最近 twitter 上流行独立开发和软件出海, 同时还在声势浩大的开始 #buildinpublic ,也就是公开展示自己的创业过程。也有朋友热情地邀我参与,奈何手上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发布,只有一堆验证过思路或实现过核心代码的半成品,只能先花时间仔细想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其实我本心是非常想参与这样的创造活动的,但是仅仅因为手里有一个软件产品、或者有个什么系统,就可以宣称自己开始了业余时间创业吗?我思索良久,觉得并不尽然。

创业,创造并维护一个产品,服务用户及客户,这些都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工作,而且还不是短期做完就完了的,需要长期的持续投入。几天前我刚刚做了可利用的业余时间计算,还对可用的业余时间做了一个简单评估,结论是,想用业余时间做这类事情,难度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我又考虑了项目会失败的情况,尤其是一个项目失败又一个项目失败,最终连续失败的情况。有推友在自己的个人信息里描述自己是连续创业者,其实就是项目在持续失败。这种失败不仅严重占用了业余时间,还会给自信心带来极大打击,甚至直接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能给自己贴这个标签,并还能继续投入的,绝对是真大神。

我不害怕失败,但我更渴望成功。所以,我反复思考,如果我要开始做 #buildinpublic 的话,到底创造(Build)的是什么,一定要是一个项目吗?

思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自己。我要 build 我自己。

那到底要 build 我自己的什么呢?

先列一下我都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
1. 我喜欢运动,目前主要运动方式是跑步,也一直想恢复规律的力量训练
2. 我想做一些互联网的产品,小工具类的
3. 我还想做一些单机类的工具
4. 如果有可能,试试把 3 的工具,在嵌入式环境上跑起来
5. 希望系统学习一下哲学和逻辑学

既然这些都是我目前阶段想做的事情,那就把他们全列进去,愚公移山一样一点点搞吧。

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在决定做并开始做之后,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努力做这几件事情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所在。把我的行动也记录并公开出来,就是努力做事的社会价值。

春节期间,贾玲的电影《热辣滚烫》爆了,抖音上到处都是在评论和解读这部电影的视频,各种视频博主、运动博主、女性博主都来参与了。从最开始的激情分析她是否是使用换脸或者AI技术的、说给我一个亿我也能做到的,后来出现一些“她的训练很专业,普通人不要轻易模仿”的理性声音。我其实也有很多看法,刷到这么多点评性质的视频后,突然觉得,为啥要搞那么复杂?

我的观点很简单:这是一部励志电影,是贾玲拼了自己的性命来拍的励志电影,你们不喜欢可以不看,喜欢就说有没有被激励到就可以了啊,对人家评头论足的显得你怎样呢?犹记得《摔跤吧,爸爸!》上映时,怎么阿米尔汗就没有被这般评头论足呢?就因为他原来身材很好吗?

我并不为角色所感动,我为贾玲有如此勇气挖掘内心,用行动来直面内心深处的软弱,并把自己的心血淋淋地挖出来向世人证明“我可以改变!”而深深触动。

我承认,我被激励到了!

那就开始吧,训练自己。

Read more

我的2025年个人计划

根据2024年半年的执行情况看,整体计划还是可以继续延续的。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调整。第一个就是独立产品和内容创作的总投入,按照2024年的情况看,100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大约要150-200个小时,以每篇文章1000-2000字来评估的话,如果同一个主题写出文章再录制一期播客,则这个录制时间大约也是1小时。所以100篇内容的总时间成本大约在150-250个小时左右。目前我规划了专注时间为550小时,这就没了一半。剩下的300个小时,想要产出30个独立产品,平均10小时完成一个,时间太仓促了。所以这块一定需要调整,但还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毕竟不能盲目增加工作时间,会导致无效的时间投入或过多的挤占休息时间。 另外一部分占专注时间的部分就是读书,这部分的时间反而可以使用碎片时间进行投入,先用一个季度的周期试试看,如果能用碎片时间每天投入10-20分钟的时间用于阅读与产出有关的书籍,那就可以把每天预期的90分钟提高到120分钟,从而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独立产品的开发上。这个读书时间非常重要,内容创作和独立产品的开发都需要有灵感和输入,看短视频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效输入,还是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才行。

By siyige

我的2024年总结

说是2024年的计划,其实是从7月份我才开始定的。而且目标是按照全年的目标设置的,虽然时间少了半年,但也努力执行计划看看,主要是看看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都有什么问题,要怎么调整。 以下是2024年的计划,及具体执行情况,计划后面是对执行情况的分析。 2024年计划(2024年7月制定) 1. 个人品牌,技术专家/产品专家/xx软件创始人,多项目star共10000 2. 独立产品,30个 3. 内容创作,年100篇 4. 产品运营与推广,发推广类帖子10000条 5. 跑步 1800km 6. 力量训练 俯卧撑18000个,平板支撑900分钟,引体向上或其他背部训练10000个 7. 部门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做出业绩,并拿到新的核心业务,进度待审批3季度KPI 8. 增加产品开发项,应该每天至少投入1小时,但从今天(11月16日)到年底只有44天,所以今年计划只按照88小时进行规划 目标 累计 2025年1月1日回顾

By siyige

创业的态度

创业公司一般都是小公司,而小公司的好处,一般都用"船小好调头"来形容,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自我安慰。 小公司好调头首先是受制于团队能力。小公司之小,首先必然是人少,而且不够专业。小公司里,一专多能的人会更受欢迎,如果太专,则在小公司里往往无法做事, 因为你上下游配合的环节都做不到足够专业。也正是这样的用人概念,也就造成了小公司需要频繁掉头的事实: 很多过于专业的事情做不了,只能寻找另外一个适合公司当前人力配置的事情来做。 小公司好调头的另一个原因,人力财力有限,一个方向上遇到障碍,不可能拼尽全力去死磕,只能掉头。绝大多数选择创业的老板都是有一点背景并且看到一些希望,所以往往并不缺乏机会,尤其是一战成名的机会。但这种机会也往往需要投入公司的全部人力物力之后都不够,这对创业公司就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壁垒:慢慢熬; 或者用尽各种手段整合到足够的资源; 或者等下一次更合适一点的机会。 但只要想抓住一次机会,这次机会就绝对不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你就一定要对整个公司的业务、流程、甚至团队进行调整。 就这么简单的2个原因,就导致了小公司会频繁的掉头,尤其典型的就是经常可以听到在小公司工作的人在抱

By siyige
不会谈恋爱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有幸福的婚姻呢?

不会谈恋爱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有幸福的婚姻呢?

上次二粒他们几个在另一档节目里聊到了谈恋爱的话题。主要是聊如何才能选择一个合适的恋爱对象,中间聊到“你是不是想谈恋爱了?”,给另一位主播问紧张了。我听到后就特别想笑,看来他们都没有认真考虑过“恋爱”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我说的不是婚外恋,是跟自己的亲密爱人是否还会进行谈恋爱时那样的约会。 后来,又听了几集聊到《再见爱人4》的节目,感觉,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谈恋爱呢? 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在跟对象分手以后,都喜欢说“终于(能够)做回了自己”。 我看到这句话时,就产生一个疑问:那这次恋爱的经历,是一次正确的选择吗?我们又是为了什么在委屈自己呢?你喜欢他的到底是什么呢? 再后来,我又想到,我自己就真的懂得什么是谈恋爱吗? 于是,我就按照我的习惯动作,先查查到底“谈恋爱”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吧。 以下是查到的结果: 百度百科的解释 谈恋爱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主要是双方交流与沟通。 一般来说如果是真心接触,互相扶持,共同进步,互相成就彼此。 能走在一块,以婚姻的方式组建成家庭,

By siy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