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一万小时、刻意练习、公开创建啊,干就完了!

最近 twitter 上流行独立开发和软件出海, 同时还在声势浩大的开始 #buildinpublic ,也就是公开展示自己的创业过程。也有朋友热情地邀我参与,奈何手上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发布,只有一堆验证过思路或实现过核心代码的半成品,只能先花时间仔细想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其实我本心是非常想参与这样的创造活动的,但是仅仅因为手里有一个软件产品、或者有个什么系统,就可以宣称自己开始了业余时间创业吗?我思索良久,觉得并不尽然。

创业,创造并维护一个产品,服务用户及客户,这些都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工作,而且还不是短期做完就完了的,需要长期的持续投入。几天前我刚刚做了可利用的业余时间计算,还对可用的业余时间做了一个简单评估,结论是,想用业余时间做这类事情,难度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我又考虑了项目会失败的情况,尤其是一个项目失败又一个项目失败,最终连续失败的情况。有推友在自己的个人信息里描述自己是连续创业者,其实就是项目在持续失败。这种失败不仅严重占用了业余时间,还会给自信心带来极大打击,甚至直接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能给自己贴这个标签,并还能继续投入的,绝对是真大神。

我不害怕失败,但我更渴望成功。所以,我反复思考,如果我要开始做 #buildinpublic 的话,到底创造(Build)的是什么,一定要是一个项目吗?

思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自己。我要 build 我自己。

那到底要 build 我自己的什么呢?

先列一下我都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
1. 我喜欢运动,目前主要运动方式是跑步,也一直想恢复规律的力量训练
2. 我想做一些互联网的产品,小工具类的
3. 我还想做一些单机类的工具
4. 如果有可能,试试把 3 的工具,在嵌入式环境上跑起来
5. 希望系统学习一下哲学和逻辑学

既然这些都是我目前阶段想做的事情,那就把他们全列进去,愚公移山一样一点点搞吧。

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在决定做并开始做之后,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努力做这几件事情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所在。把我的行动也记录并公开出来,就是努力做事的社会价值。

春节期间,贾玲的电影《热辣滚烫》爆了,抖音上到处都是在评论和解读这部电影的视频,各种视频博主、运动博主、女性博主都来参与了。从最开始的激情分析她是否是使用换脸或者AI技术的、说给我一个亿我也能做到的,后来出现一些“她的训练很专业,普通人不要轻易模仿”的理性声音。我其实也有很多看法,刷到这么多点评性质的视频后,突然觉得,为啥要搞那么复杂?

我的观点很简单:这是一部励志电影,是贾玲拼了自己的性命来拍的励志电影,你们不喜欢可以不看,喜欢就说有没有被激励到就可以了啊,对人家评头论足的显得你怎样呢?犹记得《摔跤吧,爸爸!》上映时,怎么阿米尔汗就没有被这般评头论足呢?就因为他原来身材很好吗?

我并不为角色所感动,我为贾玲有如此勇气挖掘内心,用行动来直面内心深处的软弱,并把自己的心血淋淋地挖出来向世人证明“我可以改变!”而深深触动。

我承认,我被激励到了!

那就开始吧,训练自己。

Read more

给老后端程序员的 petite-vue 使用入门(前言)

给老后端程序员的 petite-vue 使用入门(前言)

虽说我是一个后端程序员,但实际上我也写过很多前端代码和客户端代码。 在1999年前后,我上学时找到的第一份兼职工作,其实就是写网页,虽然当时我也用BCB写activex控件,我也是后来回想起来,但是老板对我的期待其实只是写好网页就行。 那时候浏览器几乎还只有 IE6 ,没有前端开发工具,浏览器也没办法进行js代码的调试,一切调试工作几乎只靠一个 alert 和偶尔的 document.write 经过了20多年的演变,目前前端开发已经成了一个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更是涌现了 Angula 、 React 、 Vue 等优秀的前端框架,虽然我中间也用jQuery开发过一些页面,但整体来说还是掉队了。 由于个人项目的需要,我调研了一圈这些前端框架,发现想要入门现代前端框架学习曲线最平滑,上手最快的就是 petite-vue 和 tailwindcss 这个组合了,首先说一下petite-vue 的优点: 首先, petite-vue由一个单一js实现,没有任何额外的依赖也没有做任何过多的封装,非常简洁,整个文件只有6kb左右; 其次, petite-vue和可以promi

By siyige

第三方表单对接方案

今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就看到沈建已经在办公室里等我了。 沈建是我一个客户公司的健身教练,他在公司的职责是根据客户习惯制定运动计划,并负责指导用户根据运动计划建立运动习惯。 “肆总,这个事儿可烦死我了,您一定要帮我解决一下。” 沈建一见到我过来,立刻热情的迎上来,面带难色的开始跟我诉苦。 “我们公司的业务您知道,公司的业务系统是您负责开发并上线的,这一年多来其实都还好,只是最近我们的业务量开始上升,就出现了一些非常让人烦的事情。” 我听完心里一乐,看来当初他们给自己挖的坑开始有效了。 但我还是故作疑惑的问他:“业务量上升是好事啊,沈教练要发财了啊。 这是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我来帮您搞定的?” “哎呀是这样,当初我们讨论如何收集用户生活和运动习惯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是选择了一个第三方公司的在线问卷么。 ” “嗯,我记得,当初我的建议是不要选他家的产品,缺乏API和第三方对接的支持。但你们选他是因为看上了他能直接导出Excel文件,而其他家的产品需要我们做导出为Excel格式的开发工作,有一些额外的费用。” 我故意把当时没谈拢的细节抖搂了出来。 “对对对,就是这事!我们这不是已

By siyige
每日写作很难吗?

每日写作很难吗?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去年年底我制定计划的时候,会觉得每日花70分钟在写作上是一件很容易达成事情,尤其是我还把阅读时间也算了进来。但实际上的执行结果非常不达预期。我年初(2025年)的计划是在写作和阅读上投入24000分钟,也就是400个小时,平均每周8小时。 可能相当多的人也跟我有类似的看法,“我经常一看小说就是一个通宵,一周在读书和写作上只投入8小时,太容易了,就算平时不读书写字,周末2个晚上就能搞定!”。 看起来好像真的不难。 但事实是2025年已经过去了4个月,但我在写作和阅读上已经投入的时间才1000分钟,如何表明这个投入太少了呢? 我的年度计划中,俯卧撑的总个数为32850个,到现在已经完成了10980个,完成进度大约33%,而1000分钟只是我计划的4%。 发现问题一定要有客观的数据支持,最容易抵赖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问题挖掘 从4月底以来,我一直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每日写作很难吗?如果降低要求,每日写作10分钟很难吗? 难! 因为我始终无法顺利的把这个事情做下去,所以这个事情对于我来说一定是很难的事情,我必须要让自己接受这个现实。 跑步、做俯卧撑,对于

By siyige

房间里的破洞

合租房里光线昏暗。 并排的两张桌子上,台灯和电脑显示屏各自亮着。 一张属于小明,另一张是小李的。 小明埋头学习,手指无意识地转着笔。 他在备战考研,目标是天体物理系。 复杂的公式让他头疼。 旁边的小李正专注地给游戏角色的模型画贴图。 笔刷在数位板上沙沙作响。 屏幕上是精细的纹理。 小明的笔掉落了好几次。 “哒”。一声轻响。 有时他弯腰捡起,有时却在桌下找不到。 他皱皱眉,从笔筒里拿出新的。 桌上还有两整盒笔,丢几支也无所谓。 只是心里掠过一丝奇怪。 “我说小明,” 小李突然抬起头,耳机挂在脖子上,“你今天笔掉了起码五六次了吧?怎么一次掉地上的响声都没听到?” 小明一怔,这才意识到确实如此。 他本就因学习心烦意乱,这莫名其妙的掉笔事件更添了一层焦躁。 “是有点怪。” 他嘟囔着。 他决心看个究竟。 站起身,“啪”地按下了房间大灯的开关。 日光灯驱散了昏暗。 就在他桌子旁边的空地上,一个奇怪的景象出现了。 那东西像一团不稳定的光影。或者说……空气本身的扭曲。 它的形状一直在变换。 一会儿像个模糊的球体。 一会儿又拉伸成近乎立方体的轮廓。 接着又变成晃动的圆柱。 恍恍惚惚,若有若无。

By siy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