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完了,我的膝盖怎么也跑废了?

完了完了,我的膝盖怎么也跑废了?

(一) 惊!来自膝关节的疼痛

昨天半夜,我躺在床上,右腿膝关节内部突然传来一阵抽搐,内心的恐慌油然升起,”坏了,膝关节要出问题!“

我一下子清醒过来,但又躺着没动,静静的体会着哪种疼痛。那是一种紧绷的感觉,有一点像抽筋,但又没有那么疼,对于这种程度的肌肉疼痛我可谓是”老专家“了。这种疼痛更像是强度偏高的跑步后,肌肉紧张拉的肌腱的那种疼痛。但是这个疼痛穿过了膝关节,这是我以前没遇到过的。
尤其是膝关节,难道我也中了”跑步伤膝盖“这个诅咒吗?仔细感受着这一道疼痛,心想我一定要找到底是哪条肌肉。

我静静的躺着,感受着,然后慢慢动了一点点腿,略微绷紧一下,再放松,略微屈膝一点,再伸直,奇怪的是我没有找到。

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可是我实在躺不住了,就猛的做起来,开始用手在大腿上反复的揉搓,捏,压,试图找到那一条已经疲惫不堪,导致我膝关节内侧有疼痛感的肌肉。很不幸,又没找到,于是我又穿鞋下地,小心翼翼的在屋子里来来回回慢慢的走,每一步的特定角度,都准确的触发那一道痛感,尤其是用那个姿势下台阶的时候,痛感都极为清晰。但我还是没搞清楚到底是哪条肌肉出的问题。

这不由得让我开始思索问题出现的原因。

(二) 无法抗拒的诱惑

事情要从一周前那个“致命的发现”说起。

作为一个跑者,每年不跑几个马拉松怎么能成呢,要跑马拉松不跑几个金标赛事怎么能成呢?可是很不幸,我上半年报名的马拉松比赛,别说金标了,连没标的赛事都没中。 整个上半年没中签的失落,让我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人,日常跑步都没了劲头,整整一个上半年都没跑过15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运动生活过得十分颓废。直到上周,我突发奇想,在地图上测量了公司到新家的距离。

当屏幕上弹出“20公里”这个数字时,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不是一个数字,这是一个魔咒,一个对跑者最致命的诱惑,虽然5公里、10公里、15公里这样的数字也充满了诱惑,但20公里和21公里绝对是对一个跑者的诅咒:它是你每天要走的路;它不远不近,刚好是一个完美的LSD(长距离慢跑)里程;它全程无大路,好几段田间硬化路,好几段林荫道;更要命的是,这个路线中间点,那个10公里的地方,竟然有超市和面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是一条天然的、带补给站的“通勤赛道”!

诱惑面前,理智不堪一击。

我提前带好装备,周二一下班,我便换上装备,愉快的从办公楼下起跑。傍晚的阳光照在身上已经不那么炎热,吹了一天的热风也已经变成了略带潮湿充满了泥土和野草味道的微风。周五,我意犹未尽,又来了一次。那一周,我的跑量直接翻倍,感觉自己像个都市传说的英雄。

我大意了,得意忘形者,必因忘形而失意。所有的英雄故事里,主角都会在最得意的时候,迎来命运的重击。

(三) 解决

现在,我就是那个被重击的“英雄”,坐在床边,开始仔细复盘这段时间以来的种种问题。

我努力安抚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好歹是持证的国家职业教练,不能慌。

  1. 第一个结论是这是急性期: 刚跑完就疼,说明问题还新鲜,不是陈年旧伤,不会慢慢腾腾,反复发作。
  2. 非器质性损伤: 不是刺痛,没有红肿没有变形,更像是肌肉在“抱怨”,说明这不是外伤,也不是肌肉或关节的硬性损伤,应该不至于上医疗手段。
  3. 最直接的事件因素: 运动量翻倍,肌肉疲劳一定是主要因素,问题是这个跑量强度我的身体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一定是一块以前使用或参与训练相对少一些的肌肉。
  4. 最直接的主观因素: 我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调整跑姿,那意味着我一定在努力调动以前不那么常用,不那么惯用的肌肉,这个肌肉一定跟我的新跑姿有关,跟抬腿有关。
  5. 相关性因素: 我的左腿大腿肌肉也在调整跑姿的过程中出现过紧张酸疼,是谁呢?缝匠肌!我想到这里,脑子闪过一道闪电!
缝匠肌,人体最长的带状肌肉,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由于这条肌肉从大腿顶端偏外侧开始,绕过大腿前侧最终至于小腿胫骨顶端,所以这条肌肉收缩时可以产生屈髋和屈膝两个动作。

为什么我会对调整跑姿和缝匠肌紧张这么敏感呢?因为我以前的跑步姿势是”踢腿跑步“的姿势,这个姿势导致了我十大几年的胫骨前肌紧张,直到前几年我才在纳西亚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如果不改跑姿的话,胫骨前肌紧张疼痛的问题一定还会找回来,所以我觉得改改跑姿试试,让胫骨前肌的压力降一降。

我目标的跑姿是抬大腿放松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跑姿,我左腿缝匠肌紧张,是因为新跑姿需要更多的进行抬腿的动作,导致缝匠肌紧张,每隔一段时间我就需要针对左腿的缝匠肌做拉伸放松,同时也会顺路拉伸一下右侧。人体左右是基本对称的,那我右边缝匠肌不疲劳吗?

接下来的就是我的骚操作。一有空我的手就在自己的腿上摸索,顺着缝匠肌一点一点的确认是否紧张,是否有问题。结果还真被我找到了。就在大腿内侧接近膝关节的位置,那是缝匠肌的下端,手一按下去就呲牙咧嘴的疼。 仔细想想还真的是这样, 缝匠肌的肌腱是从膝关节内侧穿过去,附着在胫骨上的。他确实是从膝关节内穿过的,他一紧张起来,确实就是膝盖里面疼。逻辑完美闭环!我立刻对它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按摩、拉伸、筋膜刀“严刑拷打”。果然,疼痛感大为缓解。

(四) 反转

可第二天,那个该死的幽灵又回来了。

还是那个熟悉的下楼梯姿势,还是那个熟悉的异样感。我懵了。我昨天明明已经让“凶手”招供并放松了,它怎么一夜之间又“作案”了?难道我抓错了?

我一边故技重施,先仔细放松了缝匠肌的下端,然后又沿着肌肉顺势而上,一点一点的放松整条肌肉,一边又在思索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了确定到底是什么动作下,这个疼痛才会那么突出,我像个偏执的电影导演,在台阶上一遍遍地重放“下台阶”这个慢动作,试图找出破绽。为什么这次右腿会突然“造反”?又为什么在我认真松解了缝匠肌之后,没有做过任何运动更不用说上强度,膝关节就又疼了呢?是不是还有什么”幕后黑手“在默默的操纵着我的身体,让已经被放松的缝匠肌,在我没跑步的情况下,又紧张起来了?

其实在昨天我确认右腿问题是缝匠肌紧张导致的之后,我一下子就想通了这两件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我左腿的缝匠肌在我调整跑姿为抬腿跑之后,就经常紧张,我也经常做拉伸,只是侧重点一直在左腿,右腿的拉伸相对就松懈很多。那会不会还有其他肌肉也是左腿紧张的呢?

我想到了胫骨后肌,因为家族基因我有大脚骨的问题,加上跑步习惯,会让我的足弓更加容易塌陷。为了对抗足弓塌陷和减轻大脚骨的症状, 我会主动绷紧足弓的方式来落地,因此我左腿的胫骨后肌也非常紧张。

想到就去做,我的手立刻伸向右腿的胫骨后肌,果然那个酸痛的感觉超过了缝匠肌。可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右脚大脚骨的问题并不严重,所以并没有针对这个问题做过更多的刻意练习。

(五) 真相

放松右腿胫骨后肌,和踩台阶感受疼痛交替进行,在反复感受的过程中,我突然想通了中间的逻辑。

抬腿跑因为脚离地间隙比较大, 所以落地时比踢腿跑需要更大的缓冲,既然我右腿的胫骨后肌这么紧张,那会不会是落地缓冲不是由跖骨关节足弓和踝关节完成的,而是由缝匠肌在膝关节处完成的呢?会不会是缝匠肌在代偿胫骨后肌的减震功能呢?

一个精密的联动系统浮现在我脑中:当脚落地时,本该由足弓和胫骨后肌组成的“悬挂系统”来吸收冲击力。但如果这个系统因为过度疲劳而罢工,冲击力就会向上传导,让楼上的“邻居”——也就是在膝盖附近的缝匠肌,去承担它本不该承担的缓冲工作。

楼下的地基出了问题,楼上的承重墙当然会发出呻吟!

一通折腾后,我终于在台阶测试时不再感到膝关节的疼痛,那种纠缠了我两天的异样感,消失了。

(六) 尾声

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跑过了2次20公里的下班通勤路线,腿完全没有问题。事实证明了我这次探索的成功。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终端功能受限,导致问题上移”的案例。听起来很专业,但说白了,就是身体这个团队里,有人偷懒,就得有老实人加班,直到老实人也累倒了,发出警告。

我很庆幸,我这个业余跑者兼职教练,总算在“病情”升级到腰部之前,抓住了真正的问题。

--EOF--

Read more

给老后端程序员的 petite-vue 使用入门(前言)

给老后端程序员的 petite-vue 使用入门(前言)

如果您只关心如何快速使用vue/petite-vue, 本文(前言) 可以直接跳过,并从目录直接跳转到您最感兴趣最需要的部分。 本教程是为具备编程基础的人准备的,只是为了让具备编程基础的人可以从众多如何搭建脚手架、如何配置nodejs等一大堆专业前端开发人员关心的琐事里解脱出来,快速开始一个需要在网页上完成的交互工作的开发任务。 虽说我是一个后端程序员,但实际上我也写过很多前端代码和客户端代码。在1999年前后,我上学时找到的第一份兼职工作,其实就是写网页,虽然当时我也用BCB写activex控件,我也是后来回想起来,但是老板对我的期待其实只是写好网页就行。 那时候浏览器几乎还只有 IE6 ,没有前端开发工具,浏览器也没办法进行js代码的调试,一切调试工作几乎只靠一个 alert 和偶尔的 document.write 。经过了20多年的演变,目前前端开发已经成了一个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更是涌现了 Angula 、 React 、 Vue 等优秀的前端框架,虽然我中间也用jQuery开发过一些页面,但整体来说还是掉队了。 由于个人项目的需要,我调研了一圈这些前端框架,

By siyige

第三方表单对接方案

今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就看到沈建已经在办公室里等我了。 沈建是我一个客户公司的健身教练,他在公司的职责是根据客户习惯制定运动计划,并负责指导用户根据运动计划建立运动习惯。 “肆总,这个事儿可烦死我了,您一定要帮我解决一下。” 沈建一见到我过来,立刻热情的迎上来,面带难色的开始跟我诉苦。 “我们公司的业务您知道,公司的业务系统是您负责开发并上线的,这一年多来其实都还好,只是最近我们的业务量开始上升,就出现了一些非常让人烦的事情。” 我听完心里一乐,看来当初他们给自己挖的坑开始有效了。 但我还是故作疑惑的问他:“业务量上升是好事啊,沈教练要发财了啊。 这是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我来帮您搞定的?” “哎呀是这样,当初我们讨论如何收集用户生活和运动习惯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是选择了一个第三方公司的在线问卷么。 ” “嗯,我记得,当初我的建议是不要选他家的产品,缺乏API和第三方对接的支持。但你们选他是因为看上了他能直接导出Excel文件,而其他家的产品需要我们做导出为Excel格式的开发工作,有一些额外的费用。” 我故意把当时没谈拢的细节抖搂了出来。 “对对对,就是这事!我们这不是已

By siyige
每日写作很难吗?

每日写作很难吗?

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去年年底我制定计划的时候,会觉得每日花70分钟在写作上是一件很容易达成事情,尤其是我还把阅读时间也算了进来。但实际上的执行结果非常不达预期。我年初(2025年)的计划是在写作和阅读上投入24000分钟,也就是400个小时,平均每周8小时。 可能相当多的人也跟我有类似的看法,“我经常一看小说就是一个通宵,一周在读书和写作上只投入8小时,太容易了,就算平时不读书写字,周末2个晚上就能搞定!”。 看起来好像真的不难。 但事实是2025年已经过去了4个月,但我在写作和阅读上已经投入的时间才1000分钟,如何表明这个投入太少了呢? 我的年度计划中,俯卧撑的总个数为32850个,到现在已经完成了10980个,完成进度大约33%,而1000分钟只是我计划的4%。 发现问题一定要有客观的数据支持,最容易抵赖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问题挖掘 从4月底以来,我一直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每日写作很难吗?如果降低要求,每日写作10分钟很难吗? 难! 因为我始终无法顺利的把这个事情做下去,所以这个事情对于我来说一定是很难的事情,我必须要让自己接受这个现实。 跑步、做俯卧撑,对于

By siyige

房间里的破洞

合租房里光线昏暗。 并排的两张桌子上,台灯和电脑显示屏各自亮着。 一张属于小明,另一张是小李的。 小明埋头学习,手指无意识地转着笔。 他在备战考研,目标是天体物理系。 复杂的公式让他头疼。 旁边的小李正专注地给游戏角色的模型画贴图。 笔刷在数位板上沙沙作响。 屏幕上是精细的纹理。 小明的笔掉落了好几次。 “哒”。一声轻响。 有时他弯腰捡起,有时却在桌下找不到。 他皱皱眉,从笔筒里拿出新的。 桌上还有两整盒笔,丢几支也无所谓。 只是心里掠过一丝奇怪。 “我说小明,” 小李突然抬起头,耳机挂在脖子上,“你今天笔掉了起码五六次了吧?怎么一次掉地上的响声都没听到?” 小明一怔,这才意识到确实如此。 他本就因学习心烦意乱,这莫名其妙的掉笔事件更添了一层焦躁。 “是有点怪。” 他嘟囔着。 他决心看个究竟。 站起身,“啪”地按下了房间大灯的开关。 日光灯驱散了昏暗。 就在他桌子旁边的空地上,一个奇怪的景象出现了。 那东西像一团不稳定的光影。或者说……空气本身的扭曲。 它的形状一直在变换。 一会儿像个模糊的球体。 一会儿又拉伸成近乎立方体的轮廓。 接着又变成晃动的圆柱。 恍恍惚惚,若有若无。

By siy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