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真的需要“坚持”吗?

运动真的需要“坚持”吗?

这次我们想聊聊"坚持"这个词。

为啥会聊起这个话题呢? 其实很多人知道,我和粒粒在经营一个“吃较瘦”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项目,说再直白一些就是提供减肥指导服务,虽然并不止提供减肥这一类服务。

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坚信运动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喜好逐步建立运动习惯就好,尤其我们安排的运动项目一定都是按照个人之前的运动习惯来进行的。但经过几年的尝试,我们发现能通过我们的运动计划建立起运动习惯的人微乎其微,甚至连5%都达不到。

在这两个月,我们建立了一个运动打卡群,这个群并不要求按照我们提供的运动方案来执行,看自己体感动起来就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逐渐运动起来的人相比之前要多一些。但同时也有人在群里反馈,“坚持运动”太难了。

每次我看到“坚持运动”这个词,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想动就动不想动不动,为什么要“坚持”呢?
为什么我们吃饭、睡觉,从来不用坚持这个词来形容呢?学习也很少用坚持来形容,只有每天学到晚上11点甚至更晚的时候,才会用坚持学习到深夜这样的句子来描述。
再比如,有谁会说,“我坚持每天晚上睡觉”,”我坚持每天吃午饭“这样的话呢 。同样道理,你要让一个游戏玩家说出”我坚持把这个游戏打通了三周目“,那这个游戏得多垃圾啊。

有一天我突然想,这个“坚持”严谨的解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查在线新华字典,其释义是: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

坚持(名词、形容词、动词),即意志坚强,坚韧不拔,持即持久,有耐性。坚持意思是不改变不动摇,始终如一。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
释义:对一件事情始终如一,不抛弃,不放弃。

坚持到底,坚持运动,坚持理想,坚持信念,我坚持自己的观点。

词典里这个解释好简单啊。但是从我们常说的一些词句,我们大概可以就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我们常说的,而且感觉比较顺畅的,就是坚持理想。理想这个词,听起来就不那么靠谱,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再比如“我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句话明显包含了一个潜台词,“我的观点”明显是不被多数人认可,所以才需要坚持,再比如“我坚持必胜的信念”,也许这个信念是对的,但真不一定容易做到。

所以从这几个词汇可以看出,被坚持的事情往往是不那么正确,或者不那么容易,同时不容易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对家跟我观念相反。

回到我们要讨论的运动观念上来,我作为一个爱运动的人,我从来不觉得哪项运动需要坚持才能做下来。可能有人问了,你第一次跑马拉松,就能那么顺利的跑下来吗?到后半程的时候,你不需要坚持吗?我觉得呢,首先是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后是了解我当前是什么状态,然后是剩下的阶段还需要多少时间和力量。可能已经浑身疼了,也可能抬不起腿来了,该休息一会就休息一会,咬牙继续跑的行为,我更倾向于用“挑战”,而不是坚持。我知道,我这次是在挑战我自己的运动极限,每连续多几百米、几公里,那就突破了我的能力上限,下一次就会有更好的表现,这种正向的结果不需要坚持,是明知道做了就能实现的事情。当然,这时候也可能因为过于痛苦,不想忍受,而选择放弃,这也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日常运动的量足够,这个极限就能被不断的突破,无非是突破的快慢和训练中突破还是比赛中突破罢了。

这里提到了另一个相近的词,叫做忍受。
忍受:把痛苦的感情或内心的感受控制住,也指找准时机,耐心等待。
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行为。坚持看起来是主动的,积极的。可能正是因为坚持看起来更具有积极主动的情感色彩,而被人们更乐于使用把。

那把刚才描述马拉松最后阶段的状态,分别用两种说法表达一下,就是下面的样子:
在进入第35公里之后,我已经开始两腿僵硬、酸疼,但距离终点还有7公里多,我不断告诉自己,要坚持一下,很快就要到终点了。我要坚持,我要克服身体的疼痛,保持住这个速度,我相信最终一定会胜利。

在进入第35公里之后,我已经开始两腿僵硬、酸疼,虽然距离终点只有7公里多一点了,但我知道,我已经无法保持这个速度,肌肉的负荷已经超出了训练时的最大强度,盲目的坚持可能会有很大的受伤风险,于是我迅速把速度降低了一些,同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忍受这一点肌肉的酸疼继续向前跑去。

这两段话写完,我自己都笑了。看起来空喊“坚持”,不认真分析现状、制定执行计划,感觉就是十分空洞无力,像是在以自己的个人信念来对抗全世界,完全不管客观世界如何,事实如何,他人如何。

运动其实不是什么错误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合理的运动一种充满乐趣的事情。我们专辑需要合理的安排我们的运动项目和强度,我们从中收获快乐和健康,那这么美好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坚持,也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人持续参与的。

Read more

省力模式与路径依赖:为什么我们爱劝人却不改自己

最近刷小红书,看到一个故事:一对情侣为地铁换乘方案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互相拉黑,得出“三观不合”的结论。他们争吵的本质是对待换乘这件事的不同态度:一种观点是我可以多坐3站地,少一次换乘,少走几百米的路;另一种观点是,可以多一次换乘,用骑共享单车代替走路可以节省时间。这两种方案在导航软件的估算上,耗时和交通费用都很接近,但他们双方都在试图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方案更好这个观点。 这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让我陷入沉思——为什么我们总爱劝别人改变,而不是调整自己?美团创始人王兴有句名言:“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这不仅限于思考,还包括运动、情绪管理,甚至亲密关系中的沟通。我们似乎天生倾向于“省力模式”,觉得劝别人简单,改自己太费劲。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肌肉、心肺、大脑甚至情绪都进化出节能机制,优先选择最“省力”的方式行事。这种本能让我们在资源匮乏的远古更容易存活,却在现代社会需要快速成长时成为成长的阻碍。更微妙的是,省力模式往往藏在日常的小习惯里,悄无声息地固化成路径依赖,成为我们学习成长的无形之墙,阻碍我们的改变。这篇文章,我想聊聊省力模式的根源、路径依赖的陷阱,以及如何通过警醒和

By siyige
2025年度计划进度复盘(Q1)

2025年度计划进度复盘(Q1)

二话不说,先上图,再看图说话。 到目前为止,一个季度已经过去了。从整体来看,今年自我感觉更好一些,我觉得主要是花费的时间统计到了纸面上,之前也有很多时间是琐碎的花掉的,但因为没有记录,所以也无法判断都投入在什么地方。下面再分项分析一下。 首先是个人品牌、独立产品和内容创作,这3大项是我一直以来的弱项,今年继续保持很弱,想投入的心情是有的,但是同写代码、研究市场/管理/产品、运动这些事情比较起来,这些事情立刻会被排后,导致 Q1 在这些事情上的时间投入严重不足。 不过好在除了陈随易( @chenbimo )以外,又多了一个栋哥( @dontbesilent12 ),成为我的榜样,坚定而又专注的按照自己给自己的人设,持续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然后就是按照项目进度方式规划的全年投入情况,首先是两项时间投入:一个是在内容创作上,这部分时间投入主要是播客节目内容的准备和制作时间,但整体投入在内容创作的时间严重不足,这一点在 Q2 要重点调整一下;二是在个人项目的时间投入,这块的进度基本与计划持平,但实际进度略慢,原本计划二月份完成的系统,到三月底才基本可用,到四月初依然有不少的问题需要

By siyige

如果努力有用还需要拜佛吗?

这篇文章其实是2024年的,播客已经录完并发布了,现在是把文本补写一下。 为啥聊这期内容, 你信佛吗?或者信其他的信仰吗? 有个朋友晒早餐,因为当天孩子有考试,于是给孩子的早盘摆盘了一个100的造型。先不说考试是不是百分制吧。 要过年了,我们去了五台寺。五爷是五爷庙供奉的是谁的答案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 人类具有非常强的多样化: 完全不信的人 抢着烧头香的人 过年乱拜的人 年画上,观音、如来、孙悟空、耶稣、主席同时存在 香火钱是交易还是贿赂? 基督教鼓励募捐 无妄之灾,落水的经历。 小说里描写的桥段,往往是拜佛之后,来了个医生、奇人,他恰好就能治疗这种病。 有一段文字写的特别好: 很多人信佛,总想“走后门”,想要从佛菩萨那里满足更多自身私欲,愿望若实现了,贪欲心会更重;愿望若落空了,便会质疑佛菩萨,动摇信心。这不是在拜佛,而是在拜自己的欲望,心中没有正念,不觉悟、不清醒,永远脱离不了苦海。烧香,

By siyige

我的2025年个人计划

根据2024年半年的执行情况看,整体计划还是可以继续延续的。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调整。第一个就是独立产品和内容创作的总投入,按照2024年的情况看,100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大约要150-200个小时,以每篇文章1000-2000字来评估的话,如果同一个主题写出文章再录制一期播客,则这个录制时间大约也是1小时。所以100篇内容的总时间成本大约在150-250个小时左右。目前我规划了专注时间为550小时,这就没了一半。剩下的300个小时,想要产出30个独立产品,平均10小时完成一个,时间太仓促了。所以这块一定需要调整,但还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毕竟不能盲目增加工作时间,会导致无效的时间投入或过多的挤占休息时间。 另外一部分占专注时间的部分就是读书,这部分的时间反而可以使用碎片时间进行投入,先用一个季度的周期试试看,如果能用碎片时间每天投入10-20分钟的时间用于阅读与产出有关的书籍,那就可以把每天预期的90分钟提高到120分钟,从而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独立产品的开发上。这个读书时间非常重要,内容创作和独立产品的开发都需要有灵感和输入,看短视频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效输入,还是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才行。

By siy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