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4年总结

说是2024年的计划,其实是从7月份我才开始定的。而且目标是按照全年的目标设置的,虽然时间少了半年,但也努力执行计划看看,主要是看看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都有什么问题,要怎么调整。

以下是2024年的计划,及具体执行情况,计划后面是对执行情况的分析。


2024年计划(2024年7月制定)

  1. 个人品牌,技术专家/产品专家/xx软件创始人,多项目star共10000
  2. 独立产品,30个
  3. 内容创作,年100篇
  4. 产品运营与推广,发推广类帖子10000条
  5. 跑步 1800km
  6. 力量训练 俯卧撑18000个,平板支撑900分钟,引体向上或其他背部训练10000个
  7. 部门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做出业绩,并拿到新的核心业务,进度待审批3季度KPI
  8. 增加产品开发项,应该每天至少投入1小时,但从今天(11月16日)到年底只有44天,所以今年计划只按照88小时进行规划
目标 累计 2025年1月1日回顾
个人品牌 内容与产品做好,这个自然会有
独立产品 30 1 这个更弱,2025重点加强
内容创作 100 35% 这是弱项,2025年要加强
音频25
视频0 清零了,重新规划
文章11
产品与运营推广 10000条 20条:0.2% 有产品或内容,才能有值得推的东西
核心力量(平板支撑) 900分 平板11m: 1.1% 放弃
跑步 1800km 1800.2km 0:0:0
胸肌训练 18000次 俯卧撑 18000 0:0:0
背肌训练 10000次 引体/划船等10012
为自己的项目
专注工作或阅读
5280分钟 4008 差1300分钟,需要提高

首先这1-8条的内容,是最开始设置的年度目标,有些有点不切实际,也有一些相对容易的内容。1-3项都是我没什么经验的领域,4则是依赖于1-3项的。完成的情况都比较差,内容创作部分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大约不到50%的目标,也还能接受,但是这部分的内容产出并未对1个人品牌和2打造独立产品带来任何支持。甚至现在复盘,我都觉得2025年再花一年时间都未必能把这1-3项做好并关联起来,充其量是达成2和3的创作量。

产品的运营和推广相对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渠道,多开一些账号,发就是了。注意观察反馈和效果。

再往下是运动相关的计划,单纯看公里数、俯卧撑、引体向上的个数,其实还算容易完成,但我的目标其实是希望保证训练质量的,应该要比纯数字看起来的要难很多,但好在经验比较丰富,知道该如何做、如何调整计划,甚至如何照顾数字而降低质量,所以在2025年运动部分的计划,我需要提高量上的要求,同时兼顾训练质量。

最后要提一下执行表格的最后一列,这一列是我在这次执行计划过程中独创的一种跟踪和记录的方法。

首先这个核心力量这行的最后,直接写了放弃,就是调整全年目标,同时不覆盖最初的目标设置。

然后好几行都是3段式写法: xx:yy:zz . xx代表每天执行计划时写入的记录量,毕竟任何一项一天内都可以执行多次,不做记录就容易混乱,比如俯卧撑,可能早上做了2组每组30个,晚上再做4组每组20个,每次做完我都会在第一列累加数字,当天晚上睡前把这个数字累计到第三列全年执行总量里面去。同时,xx每增加1,则yy减少1,这个yy表示的是当前进度领先或落后于每日进度的量。zz则是全年计划均摊到每天应该执行的量。每天早晨我都会把yy增加一个zz,来确定当天期望执行的最大量,如果落后于进度太多,只要执行量超过zz,这个yy就是在减少的。如果这个yy已经是负数了,则计划的执行领先就可以适当放松休息一下,也可能代表了计划定低了。

最后,再说一下最后一行的专注投入时间。这是在执行前面1-4项时,发现我很难保证完成这个一些大的目标,甚至分成每天要写几篇文章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没办法制定每天写0.01篇文章,也没办法规定为10天写完一篇文章,最后我把这个产出评估为需要投入的时间,然后约定每天要保证专注于这些事项上的时间,则在执行上一下子就变得可靠了。

基本上就是这么多,然后再试试2025年这样的个人计划制定和执行方式是否真的有效。

Read more

我的2025年个人计划

根据2024年半年的执行情况看,整体计划还是可以继续延续的。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调整。第一个就是独立产品和内容创作的总投入,按照2024年的情况看,100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大约要150-200个小时,以每篇文章1000-2000字来评估的话,如果同一个主题写出文章再录制一期播客,则这个录制时间大约也是1小时。所以100篇内容的总时间成本大约在150-250个小时左右。目前我规划了专注时间为550小时,这就没了一半。剩下的300个小时,想要产出30个独立产品,平均10小时完成一个,时间太仓促了。所以这块一定需要调整,但还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毕竟不能盲目增加工作时间,会导致无效的时间投入或过多的挤占休息时间。 另外一部分占专注时间的部分就是读书,这部分的时间反而可以使用碎片时间进行投入,先用一个季度的周期试试看,如果能用碎片时间每天投入10-20分钟的时间用于阅读与产出有关的书籍,那就可以把每天预期的90分钟提高到120分钟,从而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独立产品的开发上。这个读书时间非常重要,内容创作和独立产品的开发都需要有灵感和输入,看短视频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效输入,还是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才行。

By siyige

创业的态度

创业公司一般都是小公司,而小公司的好处,一般都用"船小好调头"来形容,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自我安慰。 小公司好调头首先是受制于团队能力。小公司之小,首先必然是人少,而且不够专业。小公司里,一专多能的人会更受欢迎,如果太专,则在小公司里往往无法做事, 因为你上下游配合的环节都做不到足够专业。也正是这样的用人概念,也就造成了小公司需要频繁掉头的事实: 很多过于专业的事情做不了,只能寻找另外一个适合公司当前人力配置的事情来做。 小公司好调头的另一个原因,人力财力有限,一个方向上遇到障碍,不可能拼尽全力去死磕,只能掉头。绝大多数选择创业的老板都是有一点背景并且看到一些希望,所以往往并不缺乏机会,尤其是一战成名的机会。但这种机会也往往需要投入公司的全部人力物力之后都不够,这对创业公司就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壁垒:慢慢熬; 或者用尽各种手段整合到足够的资源; 或者等下一次更合适一点的机会。 但只要想抓住一次机会,这次机会就绝对不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你就一定要对整个公司的业务、流程、甚至团队进行调整。 就这么简单的2个原因,就导致了小公司会频繁的掉头,尤其典型的就是经常可以听到在小公司工作的人在抱

By siyige
不会谈恋爱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有幸福的婚姻呢?

不会谈恋爱的中国人怎么可能有幸福的婚姻呢?

上次二粒他们几个在另一档节目里聊到了谈恋爱的话题。主要是聊如何才能选择一个合适的恋爱对象,中间聊到“你是不是想谈恋爱了?”,给另一位主播问紧张了。我听到后就特别想笑,看来他们都没有认真考虑过“恋爱”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我说的不是婚外恋,是跟自己的亲密爱人是否还会进行谈恋爱时那样的约会。 后来,又听了几集聊到《再见爱人4》的节目,感觉,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谈恋爱呢? 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在跟对象分手以后,都喜欢说“终于(能够)做回了自己”。 我看到这句话时,就产生一个疑问:那这次恋爱的经历,是一次正确的选择吗?我们又是为了什么在委屈自己呢?你喜欢他的到底是什么呢? 再后来,我又想到,我自己就真的懂得什么是谈恋爱吗? 于是,我就按照我的习惯动作,先查查到底“谈恋爱”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吧。 以下是查到的结果: 百度百科的解释 谈恋爱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主要是双方交流与沟通。 一般来说如果是真心接触,互相扶持,共同进步,互相成就彼此。 能走在一块,以婚姻的方式组建成家庭,

By siyige
两口子吵架到底为什么

两口子吵架到底为什么

老早之前就想写写家庭关系里两口子吵架的问题,于是我就收集了几个这方面的故事。 故事一: 这几天看到小红书上被炒到一定热度的一个帖子: 帖主是女性,她和老公结婚后买了房子,房子写她老公的名字,而且是老公张罗装修,几乎不用老婆操心。听起来还不错是吧,但这就是吵架的背景原因。 因为今年大环境的问题,大家的收入都突然下降,老公装修预算一下就变得非常紧张。 老婆就跟老公说,我这里还有一些钱,可以帮的上忙,但老公一直就很坚决的要自己搞定。 这时候冲突就出现了,老婆其实很想要一个电动马桶,大约1800块,可是老公在马桶上的预算没有这么多。 讨论过几次之后,老公被烦的不行了,就开始质疑,“当初跟你讨论过,不是不要电动马桶吗?” “可是我在我姐家试用过之后,我觉得她家那个真的很好啊” “你就是被你姐忽悠的!” “那马桶我自己出钱买行不行啊?” “不行,我们现在什么经济状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不能在这种事情上瞎花钱!” “我从我的钱里出这个马桶钱都不行吗?” 最后呢,老婆把问题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他到底爱不爱我呢? 故事二: 朋友结婚前因为钻戒吵架的故事。 我的两个朋友,他们恋爱很久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By siy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