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实践

精力管理实践者记录。 积累自己的精力管理经验, 打造自己的精力管理概念体系,建立自己的精力管理方法体系。 吾日三省吾身:修能之际,有懈惰乎?逐志行己之事,未殚力乎?待己与诸生,有失平乎?

精力管理实践

如果努力有用还需要拜佛吗?

这篇文章其实是2024年的,播客已经录完并发布了,现在是把文本补写一下。 为啥聊这期内容, 你信佛吗?或者信其他的信仰吗? 有个朋友晒早餐,因为当天孩子有考试,于是给孩子的早盘摆盘了一个100的造型。先不说考试是不是百分制吧。 要过年了,我们去了五台寺。五爷是五爷庙供奉的是谁的答案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 人类具有非常强的多样化: 完全不信的人 抢着烧头香的人 过年乱拜的人 年画上,观音、如来、孙悟空、耶稣、主席同时存在 香火钱是交易还是贿赂? 基督教鼓励募捐 无妄之灾,落水的经历。 小说里描写的桥段,往往是拜佛之后,来了个医生、奇人,他恰好就能治疗这种病。 有一段文字写的特别好: 很多人信佛,总想“走后门”,想要从佛菩萨那里满足更多自身私欲,愿望若实现了,贪欲心会更重;愿望若落空了,便会质疑佛菩萨,动摇信心。这不是在拜佛,而是在拜自己的欲望,心中没有正念,不觉悟、不清醒,永远脱离不了苦海。烧香,

By siyige

精力管理实践

我的2025年个人计划

根据2024年半年的执行情况看,整体计划还是可以继续延续的。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调整。第一个就是独立产品和内容创作的总投入,按照2024年的情况看,100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大约要150-200个小时,以每篇文章1000-2000字来评估的话,如果同一个主题写出文章再录制一期播客,则这个录制时间大约也是1小时。所以100篇内容的总时间成本大约在150-250个小时左右。目前我规划了专注时间为550小时,这就没了一半。剩下的300个小时,想要产出30个独立产品,平均10小时完成一个,时间太仓促了。所以这块一定需要调整,但还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毕竟不能盲目增加工作时间,会导致无效的时间投入或过多的挤占休息时间。 另外一部分占专注时间的部分就是读书,这部分的时间反而可以使用碎片时间进行投入,先用一个季度的周期试试看,如果能用碎片时间每天投入10-20分钟的时间用于阅读与产出有关的书籍,那就可以把每天预期的90分钟提高到120分钟,从而保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独立产品的开发上。这个读书时间非常重要,内容创作和独立产品的开发都需要有灵感和输入,看短视频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效输入,还是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才行。

By siyige

精力管理实践

我的2024年总结

说是2024年的计划,其实是从7月份我才开始定的。而且目标是按照全年的目标设置的,虽然时间少了半年,但也努力执行计划看看,主要是看看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都有什么问题,要怎么调整。 以下是2024年的计划,及具体执行情况,计划后面是对执行情况的分析。 2024年计划(2024年7月制定) 1. 个人品牌,技术专家/产品专家/xx软件创始人,多项目star共10000 2. 独立产品,30个 3. 内容创作,年100篇 4. 产品运营与推广,发推广类帖子10000条 5. 跑步 1800km 6. 力量训练 俯卧撑18000个,平板支撑900分钟,引体向上或其他背部训练10000个 7. 部门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做出业绩,并拿到新的核心业务,进度待审批3季度KPI 8. 增加产品开发项,应该每天至少投入1小时,但从今天(11月16日)到年底只有44天,所以今年计划只按照88小时进行规划 目标 累计 2025年1月1日回顾

By siyige
运动真的需要“坚持”吗?

精力管理实践

运动真的需要“坚持”吗?

这次我们想聊聊"坚持"这个词。 为啥会聊起这个话题呢? 其实很多人知道,我和粒粒在经营一个“吃较瘦”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项目,说再直白一些就是提供减肥指导服务,虽然并不止提供减肥这一类服务。 从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坚信运动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喜好逐步建立运动习惯就好,尤其我们安排的运动项目一定都是按照个人之前的运动习惯来进行的。但经过几年的尝试,我们发现能通过我们的运动计划建立起运动习惯的人微乎其微,甚至连5%都达不到。 在这两个月,我们建立了一个运动打卡群,这个群并不要求按照我们提供的运动方案来执行,看自己体感动起来就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逐渐运动起来的人相比之前要多一些。但同时也有人在群里反馈,“坚持运动”太难了。 每次我看到“坚持运动”这个词,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想动就动不想动不动,为什么要“坚持”呢? 为什么我们吃饭、睡觉,从来不用坚持这个词来形容呢?学习也很少用坚持来形容,只有每天学到晚上11点甚至更晚的时候,才会用坚持学习到深夜这样的句子来描述。 再比如,有谁会说,“我坚持每天晚上睡觉”,”我坚持每天吃午饭“这样的话呢 。同样道理,你要让一个游戏玩家说出”

By siyige
你烦家里攒垃圾的老人吗?

精力管理实践

你烦家里攒垃圾的老人吗?

最近办公室里的垃圾袋不够用了,我新买了一批,花了10来块钱吧,没多少钱买了好几卷。 买的过程中就想到了家里攒垃圾袋这事,现在我家有买的商品垃圾袋,也有攒下的外卖袋子。 这时我就突然好奇,我这次为啥要买商品垃圾袋,而家里为啥要攒外卖袋子,我的原生家庭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攒这些袋子、箱子、瓶子的呢? 首先说箱子和瓶子,因为我小的时候,大家都不富裕,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东西,都是我们小孩们的零花钱的来源。但是说到收集塑料袋,要比攒箱子和瓶子晚了很多。 我努力回忆了一下从小到大过程中,我家是怎么开始攒垃圾袋的,大概是从市场和商场是个东西都用带自己LOGO的塑料袋子来装开始,那时候我家还备有一打薄薄的塑料袋,用于不时之需。毕竟那时候还不是所有的商家都会给塑料袋甚至双层塑料袋用来装东西。那时候各种商场、市场提供的塑料袋规格基本也都是一样大小的。那时候我家的塑料底还不是用来装垃圾的,我家依然用的垃圾筐,就是藤条编的那种单肩背的筐,每天背到垃圾站去倒垃圾。这些塑料袋只是用来带东西的。 其实除了攒各种塑料袋购物袋之外,各种各样包装盒的彩绳、盒子,哪怕是小到螺丝钉螺丝母我家也都是攒着的。 我有时候会

By siyige
稍不留神,我就会再次掉入贫穷思维的陷阱

精力管理实践

稍不留神,我就会再次掉入贫穷思维的陷阱

大约1个月之前,我终于买了可调节哑铃和哑铃凳,事后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揣摩,我觉得我买得晚了,而这个决策过程,应该就是经典的穷人思维。 说到穷人思维,我早就听说过《贫穷的本质》这本书,但我还一直没有看。如果我的这个思维过程契合了书中的观点,那我是不是就应该早看这本书来避免这些思维陷阱呢?对这个问题,我也有自己的结论,文章最后再说。 继续说哑铃和哑铃凳,原来家里有2对共4只哑铃,包胶换片杆头上使用螺扣拧上的的那种,每次换片其实挺麻烦的。因为有4只,所以就把4只哑铃做成不同的重量,减少换片的次数。为了减少换片,还买了几只固定重量的哑铃,弥补现有4个重量的缺陷。虽然花了不少的心思,但每次训练的时候,还是需要为如何轮换使用哑铃花不少额外的心思。为啥一直没买呢?因为当初第一对哑铃是160块钱买回来的,现在买一套新电镀哑铃大概400来块,可一套可调节哑铃要上千块,我总觉得价格不应该这么高,所以一直也没舍得买。直到这次是看到一个折扣信息,哑铃加哑铃凳一共花了800左右,虽然比当初买便宜了300-500块,但真正带给我反思的是,换成可调节哑铃和哑铃凳后,为我的日常训练节省了大量的准备时间和精神能量。如

By siyige
思维之 “墙”:形成、突破与反制

精力管理实践

思维之 “墙”:形成、突破与反制

在银行办卡需填调查表这个简单的小事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想到了探讨思维定式的形成及影响,标准化考试、环境习惯等因素在人们大脑中 “砌墙”,如标准答案式的教育训练使人难以摆脱 “规范答案” 思维,国内外交通习惯差异体现不同的思维定式。进而我在尝试分析如何打破这些思维之 “墙”,并以很多公司 KPI 制定、“吃较瘦” 项目、健身运动思考为例,阐述突破思维定式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强调理解和突破思维定式的重要性 。

By siyige

精力管理实践

想用业余时间创业,到底有多难

昨天感觉我个人计划的进度落后了很多,检查了一下,确实如此。于是简单回顾了一下,却发现,似乎自己也并没有浪费太多时间。 今早跑步时粗算了一下,意识到想在业余时间做点事情是非常非常难的。 我的时间大概如下: 早晨7点-8点之间为起床通勤时间,有时会搭车,有时会跑步,算上早饭,这个通勤时间会持续到8点15。 我们是8点开工,上午到12点,中午休息1小时,下午5点下班,一般我会6点左右走,偶尔会加班。下班会跑步或搭车,算1小时通勤时间。到家买菜/做饭/在外面吃等情况会占用1小时左右,也就是说,晚上8点开始,就是我自己的时间了。 晚上8点到11点这个“自由”时间段,还要跟家人通话或视频,以及一些社交信息、读书、其他琐事要处理。 这还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家务要参与的情况,所以家里有人能料理家务,真的要感激。 总结下来,除非日常生活非常规律,一周也不过只有15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相对灵活的使用。但还要考虑到,生活中少不了很多日杂事情需要处理,再加上状态转换需要的时间,能额外做点事情的,真的是人中龙凤。 更别说周末——很多家庭周末比工作日还忙。 一天工作8-9小时,午休1小时,

By siyige

精力管理实践

什么一万小时、刻意练习、公开创建啊,干就完了!

最近 twitter 上流行独立开发和软件出海, 同时还在声势浩大的开始 #buildinpublic ,也就是公开展示自己的创业过程。也有朋友热情地邀我参与,奈何手上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发布,只有一堆验证过思路或实现过核心代码的半成品,只能先花时间仔细想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其实我本心是非常想参与这样的创造活动的,但是仅仅因为手里有一个软件产品、或者有个什么系统,就可以宣称自己开始了业余时间创业吗?我思索良久,觉得并不尽然。 创业,创造并维护一个产品,服务用户及客户,这些都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工作,而且还不是短期做完就完了的,需要长期的持续投入。几天前我刚刚做了可利用的业余时间计算,还对可用的业余时间做了一个简单评估,结论是,想用业余时间做这类事情,难度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我又考虑了项目会失败的情况,尤其是一个项目失败又一个项目失败,最终连续失败的情况。有推友在自己的个人信息里描述自己是连续创业者,其实就是项目在持续失败。这种失败不仅严重占用了业余时间,还会给自信心带来极大打击,甚至直接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能给自己贴这个标签,并还能继续投入的,绝对是真大神。 我不

By siyige